俗話說“招生容易轉化難”
轉化拼的老師機構的功力和老師的能力
不僅僅是教學能力
還有解決家長問題的能力
這個能力就是我們經常說的-成交能力
但是大多數站在教學線上的老師都不喜歡跟家長談錢
覺得會不好意思
教育行業其實是個很復雜的行業,尤其像少兒培訓領域,家長通過讓孩子體驗教育機構的教育產品,并根據孩子的體驗反饋來決定是否付費。
課程也是如此,想要別人購買你的課程,那么你總得有吸引人的地方才行!
下面介紹下在公開課環節如何操作提升轉化率:
公開課一直以來都是大部分在運營過程中的重要營銷環節,而公開課的考核指標就是低價課和常規課的轉化率。
對于一個運營較為正常的機構而言,如果大部分的公開課轉化率如果可以維持在60%-80%,就表明了校區的公開課行為已經得到了認可。
那么,如何讓機構的公開課盡可能實現高的轉化率呢?
一、給家長尋求反饋的理由
很多校長以為,我們作為培訓機構,是為家長和孩子服務的。而同樣的,家長也會產生“顧客就是上帝”的優越感,因此很多校長往往選擇盡可能迎合家長,把姿態放得很低。
誠然,做好服務是培訓機構必須要做到的,但這并不意味著學校應該在與家長的溝通中放棄主動的位置。
因為,在教學的把控方面,學校才是專業的一方,校長們應該有占據主動權的自信。
組織公開課時,給學員布置少量作業,并且要求學員的家長監督完成。
盡管對于大部分學校而言,公開課大多數是展示校區教師能力,而并非注重教學內容。
假設我們布置了作業,就會間接地向家長拋回一個尋求作業反饋的行為,很多家長也就會因作業而與機構產生二次接觸,大大地提高了公開課的轉化率。
二、公開課是進行學業測評的好機會
如果家長或學員第一次走進校區,迎接他們的就是一套學業測評的話,其實無論家長和學員都會有一些排斥感,但是如果能夠利用公開課上的機會吸引家長和學員進行學業測評,就會相對而言自然一些。
需要注意以下幾個細節:
1、每堂公開課一定要有一位咨詢師跟堂填寫考核問卷,保證隨時對學員的測評情況進行初步反饋;
2、測評發起人一定是公開課講師,可以將講師影響力做最大化發揮。
通過這些流程,家長很容易重視學業測評帶來的反饋,自主思考和學習后,已經能解答很多問題,再加上咨詢師的講解,家長后續咨詢會水到渠成。
三、簽單要趁熱打鐵
前面提到這么多流程,全部進行完需要多久?
最佳答案是:從家長孩子進門到最后付費(包括低價課和常規課),不超過90分鐘,這種高效需要非常好的執行力和控制力來配合實施。
把控好流程的節奏,調動家長的情緒,就更容易說服家長。
趁熱打鐵,還需要與一些優惠措施相配合,增強家長購買的緊迫感。
四、專業力是征服家長唯一要素
在公開課進行過程中,難免有很多表格和問卷,這些經過專心設計的表單會讓家長覺得學校在教學上是非常專業、負責的。
公開課進行時,除了有老師上課,同時助教會在旁邊給每位學生進行評估打分,家長們填寫的信息也會得到專門處理。
其實80后、90后的家長與70后家長有很大區別,他們對價格不太敏感,對先進的教育理念也容易接受,但他們對教學水平是很挑剔的,你只有讓他們在專業上無可挑剔,這些年輕家長會很樂意買賬。
如果咨詢師說的話讓家長只能連連稱是,簽單又怎么會成為難題呢?
公開課轉化率數字背后,其實是家長對機構教學實力的認可。
一堂好的公開課,不僅可以帶來生源上的轉化,同時還可以打造一名校區名師,這對于校區的口碑正向傳播是極其有利的事情。